《水晶的顏色是怎麼來的?|礦物裡的微量魔法》
《水晶的顏色是怎麼來的?|礦物裡的微量魔法》
為什麼水晶會有顏色?
·
水晶的主要成分為矽(SiO₂),純粹時應該是無色透明的。
然而,天然水晶在地底結晶過程中,常混入「微量金屬元素」如鐵、錳、鈦等,
再經過數十萬年、甚至百萬年的高壓、地熱與天然輻射影響,
這些元素會改變晶體的光學性質,呈現出多樣的色彩。

這種天然的「染色」過程,讓每顆水晶都有專屬的色調與故事。
顏色來源 × 成因對照表

顏色與心理、靈性的投射
除了物理成因,不同顏色的水晶在歷史與現代靈性系統中,也常被賦予特定象徵:

從印度脈輪、色彩心理學到西方靈性療癒,
水晶的顏色往往被視為與人體能量場(Aura)或脈輪共鳴的媒介。
每一種色彩,來自不同的地質歷史
舉例來說:
- 紫水晶的色彩來自鐵離子,但還需天然輻射刺激才能呈現紫色,因此多出現在有火山活動或鈾礦環境的地層。
- 煙晶則常見於受輻射照射的花崗岩中,呈現出略帶茶色或深灰的色澤。
- 粉水晶的柔粉來自錳或鈦,偶爾也會出現「絮狀內部」或「星光效應」。
這些色彩,不僅是地球演化的證據,也是一段地質條件的結晶。
你手上的水晶,是地球選擇的顏色水晶不只是好看,它們身上的色彩,
是微量元素、熔岩熱、壓力與時間的合作結果。
也許,你會發現,當你特別偏愛某一種顏色的水晶時,
那正是你內在某種能量正在「呼喚」它。
下一次戴上心愛的晶石,不妨低頭看看那顆色彩的秘密——
這或許就是你與這顆石頭之間,最私密的連結。